时事询典 引经据典来寻找时事灵感

《天工开物》

源自:
《天工开物》为明末科学家兼思想家宋应星主要代表作,该书于崇祯十年(1637)由友人涂绍煃(约1582—1645)资助刊刻。
宋应星才大学博,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宋应星一生适值明末社会转型期,正值地球小冰河期,自然灾害频发,东西贫富矛盾和中清民族矛盾尖锐,社会经济状况愈益恶化。他年轻时曾想通过科举入仕途径,施展其济国济民的政治抱负,但多次会试的失利,使他目睹考场与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终与科举决裂而转向实学。他在会试途中,对南北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作了大规模科学考察,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在这万里行程中他还作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对明末社会作了剖析。这都为他日后撰写有关著作提供了素材。所以他虽历尽艰辛拔涉几十万里行程而未得中功名,但却获得极其珍贵的科学校术知识和社会见闻。更重要的是他在思想上的觉醒使他成为对宗法专制社会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和科学家。
《天工开物》共3卷l8章,计有《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五金》、《佳兵》、《丹青》、《曲蘗》及《珠玉》等章,所叙述的内容涉及农业及工业近30个生产部门的技术。
书中所述几乎包括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各章先后顺序的安排是根据“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作出的。宋应星把与人民衣食有关的农业各章置于全书之首,其次是有关工业各章,而以不切国计民生的珠玉一章垫后,体现了作者重农、重工和注重实学的思想。
宋应星以“天工开物”命名其书,实际上是以此展现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思想。它强调自然力(天工)与人工的配合、自然界的行为与人类活动的协调,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产物,以显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膏液》章指出:“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油脂)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石(木榨与石磨),而后倾注而出焉。此人巧聪明,……”正体现了“天工开物”的思想内涵。简言之,这一思想的核心意义是以“天工”补“人工”开万物,或借助于自然力和人力的协调,通过技术从自然界中开发万物。日本学者三枝博音(1892—1963)在解释“天工开物”思想时写道:“‘天工’是与人类行为对适的自然界的行为。‘开物’是根据人类生存利益将自然界中包含的种种物由人类加工出来。 在欧洲人的技术书中,恐怕没有这类书名的著作。技术确实是自然界与人类协调的产物,它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赖以沟通的桥梁。只有很好地理解了技术,才能懂得利用‘天工’的同时再用‘人工’开物”。这种“天工开物”思想像红线坐标那样贯穿于宋应星的整个书中。
《天工开物》是对中国古代农业和工业生产技术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在科学史中首开先例,其所述范围之广为以往任何著作所不及,足可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G.阿格里科拉(Agrico1a)撰写的《矿冶全书》(De re metallica,1556)这本技术经典相媲美。
==================================
更多文章